漢武帝在朝堂上宣布說,他決心支持匈奴內部反叛勢力,從內部切斷匈奴的統治鏈。群臣們聞聽皇帝發話,都紛紛表示擁戴。漢軍的戰鼓再次打響,他們誓要將此次戰役打響漢朝在北方的威信。
公元前104年,趙破奴帶領兩萬騎兵,從朔方出發,前去浚稽山接應匈奴左大都尉的投降。這名左大都尉早就對且鞮侯不滿,悄悄聯系漢朝,希望在漢軍支持下發動政變。
然而漢軍到達目的地后,左大都尉卻音信全無。原來他的政變計劃已被且鞮侯發現,事發后立即被殺。且鞮侯然后立即調動大軍圍攻漢軍。
趙破奴見狀極為驚愕,左大都尉如今已死,自己所部孤軍深入,繼續進軍只會有去無回。眼看匈奴大軍環伺在側,他立即下令全軍后撤,速速返程。
起初,漢軍還能有序撤退,但是到離受降城四百里的地方,遭到匈奴軍八萬騎兵的圍攻。漢軍步兵素質遠不如匈奴騎兵機動,很快陷入重圍之中。士兵們面臨著被活活射死的恐怖命運,心生絕望。
趙破奴為了突破重圍,親自帶領百余騎沖鋒,想打開一條生路。可是敵人太多,漢軍寡不敵眾,沖鋒很快失敗了。趙破奴見大勢已去,為免軍心潰敗,在夜間出城尋找水源時主動投降,成為匈奴俘虜。
剩下的漢軍士兵見主帥已經失陷,擊敗的恐懼席卷全軍。他們害怕回到漢朝后會被誅殺,于是選擇固守營地不出。在匈奴的輪番攻擊下,這支漢軍最終在疲于奮戰后全軍覆沒。
此役的失敗讓漢武帝意識到西北邊疆形勢嚴峻。他派遣大將軍李廣利率軍深入西域進行反擊,同時加強邊防,穩住局面。在漢軍調整部署之時,且鞮侯帶兵圍攻漢朝在河套修建的受降城,希望趁機奪取這一據點。但是漢軍將士英勇抗擊,成功擊退匈奴軍,保住了受降城。
就在此時,兒單于病逝,其叔且鞮侯成為新的單于。新的單于上任后,繼續對漢朝虛與委蛇。漢朝派出使者前去傳達親善意圖,單于卻對使者大加侮辱。使者回報漢武帝此事后,漢武帝勃然大怒。
四、漢將李廣利屢戰屢敗,匈奴獲勝弊大于利
公元前99年,李廣利受命再次出征匈奴,率三萬大軍深入敵境。此役他斬殺匈奴萬余人,大勝而歸。李廣利由此更加銳氣盎然,覺得匈奴已經到了強弩之末,必須一舉殲滅。
回朝后的李廣利直接去見漢武帝,請求給予更多軍隊,發起決定性的大舉進攻。他相信只要此戰成功,就可以永久解決匈奴的邊患。漢武帝經他長時間勸說,也終于點頭同意。
然而乘勝追擊的軍事行動往往飽含著風險。在返程中,李廣利為給漢武帝一個交代,執意追擊潰退的匈奴軍。他帶領三萬大軍深入匈奴腹地,一路上屠殺擄掠,所過之處蹂躪一空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